赏玩
编辑手记
这期视点梁志伟老师给我们带来了他参加苏富比预展的趣事。图片赏析则选取了华盛顿艺术馆的一些展出作品,说起华盛顿比较便利的就是几家大的博物馆都在一条街上,其中有自然博物馆、航天博物馆、艺术博物馆等,喜欢的可以去看看,内容很丰富,门票全无。行内员工作品则选择了我之前采访过的耿晓弘老师的作品,中国古话说见字如见人,就让我们通过文字来认识耿老师吧。
赏析
Child with Toys-Gabrielle and the Artist's son,Jean
AUGUSTE RENOIR
Self-Portrait
PAUL GAUGUIN
Young Girl Reading
JEAN HONORE FRAGONARD
The Dance Lesson
EDGAR DEGAS
Cape Cod Evening
EDWARD HOPPER
耿晓弘 中国建设银行辽宁省本溪分行
书法艺术在中国可谓艺术中的艺术,凡拈管者,莫不着意。我学书近30载,于王羲之、米芾、董其昌诸家用力最多,时时揣摩用笔、结字、章法、墨趣之妙,近年方渐有所悟。对二王的博雅、米芾的奇峭、苏轼的沉稳、王宠的雅逸、董其昌的冲淡、白蕉的洒脱多有心会。手下渐趋从容、爽健与清雅,多了些静气和文气。
书法艺术最难得者在格调高雅、志气平和,如秀士抚琴,声色并茂,似老僧打坐,风规自远。康南海云:“书法亦佛法,始于戒律,精于定慧,证于心源,妙于了悟。”诚哉斯言!不断深入学习传统优秀的东西,锤炼技法,丰富表现手段,藉此以栽培心地,涵养性灵,不激不励做纸上之逍遥,快何如之!
行草 苏轼江城子
行草联
行草扇面 南田画跋四则
视点
苏富比预展趣事:巧遇大藏家张宗宪
■ 梁志伟
2015年3月4月(羊年正月十四)下午3点,应上海知名收藏机构《驷德堂》主人周先生之邀,去上海静安香格里拉大酒店参观“2015春季香港苏富比拍卖预展。不知是否因为今春比较寒冷,人变得懒了,预展场地变小了,瓷器玉器杂项展,四面橱窗围起来的贵宾看宝场地仅约十平方米,只能放一个长方桌,四个位置。领路的香港苏富比工作人员告诉我们只有两个座位,只有两个人可以进去看宝,同行者都被档在门外。往常我作为媒体记者来采访,通常都是预展第一天上午来,对媒体优待,可领一个摄影标帖,黏贴身上就可以拍摄预展照片了,但此日下午3点到达时,被告知今天下午不能拍摄。我暗想,是否有重要收藏拍卖界大人物来了?果然,走进一瞧,1980年代引进苏富比进香港的大功臣,1994年上海朵云轩首拍、1995年中国嘉德首拍的1号大推手大买家,八十七岁的香港大收藏家张宗宪先生,正与近当代中国最著名的古玩巨商仇炎之的孙子,香港苏富比亚洲区副主席、中国艺术品部国际主管,以2、8亿港币成功拍出明成化斗彩鸡缸杯的推手仇国仕先生面对面对座交谈着。
我与周先生一起进去时,香港苏富比亚洲区行政总裁程寿康先生也随之一起进来了。张宗宪老先生见程寿康到了,马上拿出两个红包分派给程、仇两先生,一面用苏州腔上海话讲:我还是把你们当小人。(香港人春节期间派送红包是风俗习惯,八十七岁的老人当然把四、五十岁的人当小人),程仇两人收下红包都笑着说谢谢。程见没有坐位,就匆匆走回到门口。
轮到我与周先生正式上场,还没坐下,我就先打招呼:“张先生侬好,我是劳动报记者,采访侬交关趟了”“啥?”,门口工作人员马上大声说,“是劳动报的记者”。“噢,侬样子变特了,”“我戴了这顶帽子美国西部式牛仔帽是变得不认得了。二十年前,侬在上海开夜巴黎夜总会时,我就采访过侬,后来朵云轩拍卖、世界华人收藏家大会,我都匆匆采访过侬”。“,噢,开夜巴黎夜总会已经二十五年了”……
打过招呼后,我与驷德堂主人周先生坐下,开始观摩瓷器拍品。叫工作人员拿上来看的第一件精品是南宋官窑八方瓶,估价六千万港币,品相一流,仅有一点剥釉,我手拿此瓶对着仇国仕先生说,“此瓶又是2015年苏富比春拍明星拍品吧。”“是的,与2013年苏富比香港春拍那件宋汝窑洗(二亿港币成交)是同一个来源”,“正式成交价会不会过亿?”,仇国仕笑而不语。
叫工作人员拿上来看的第二件拍品是清官窑粉彩寿桃碗一对,我轻声对周先生说:此碗年代画工,风格与他(指旁边坐着的张宗宪)妹妹张永珍,2003年在苏富比香港拍卖会上花了四千五百万港币拍下,捐给上海博物馆的那件清雍正官窑粉彩寿桃瓶是同一个类型官窑器。
叫工作人员拿上来看的第三件拍品是,清乾隆粉青釉浮雕“吉庆有余”青花描金粉彩“婴戏图八方瓶。周先生问我此瓶分几次烧?我轻声(拍打搅旁边正在看图录的张宗宪先生)答道:“先画青花罩上白釉、次罩青釉烧成,再画粉彩、金彩,再进窑低温烧成。此瓶工艺手法,烧窑技法与清乾隆皇帝八十寿辰时,景德镇宫廷督陶官唐英的弟子为乾隆烧的那件世界有名的故宫藏代表性清官窑瓷器“瓷母瓶”,属于相类似的工艺,估价5千万港币,预计还能拍上很高的价钱。说到此,我一直以为坐在我同桌斜对面的大收藏家张宗宪只是在静静地看图录,想不到八十七岁的他耳不背、眼不花,腰板挺直的老先生在“偷听”,冷不丁指着我说:“侬比内行更内行。”
我突然惊喜起来,回话感谢:“我1975年进上海市工艺品进出口公司(陶瓷)修复工场,当时是跟(南方一代陶瓷鉴定大师)薛贵笙学的”,“伊(指薛贵笙活着)150岁了,侬跟伊学的?”“薛老如活着,今年105岁,前年去世,我专门为他写了一篇文章《怀念南方一代陶瓷鉴定大师薛贵笙》,发表在我编辑的劳动报文博收藏版上。
其实,薛老、张老都是同行老友。薛老比张老大18岁,张宗宪先生自己很清楚。十五年前,上海敬华艺术品拍卖公司起航首拍时,张宗宪先生又是大推手、大买家,当时敬华瓷器拍品权威鉴定人就是薛贵笙,就是因为薛贵笙鉴定过了,张宗宪先生才会频频高价、天价举牌竞拍敬华拍品。此番张宗宪先生说薛贵笙150岁了,是对“后辈小孩”的我开个玩笑,可见张宗宪先生多幽默。
因当时现场参观2015年苏富比春拍预展的人愈来愈多,有人等着要进贵宾空间上手看宝,连仇国仕先生也站在门口要迎客了。驷德堂主人周先生示意我们已看五件精品绝品宫廷瓷器、玉器应该离开让座了。我马上起身再次面对张先生用上海话道别:“张家伯伯(张是苏州人,平时说苏州腔上海话),谢谢侬夸奖,祝侬新年身体健康长寿。”想不到张家伯伯高声回复我:“谢谢侬,我健康长寿,还养得出儿子。”话音一落,在贵宾空间门口围观等着的众人,一片笑声,一片笑容……回来车上,我即把看苏富比预展趣事,通过微信发往朋友圈。曾任毛泽东主席秘书的戚文先生给我回复很精彩:“可入现代收藏家轶事。”
读者诸君,看到此处,请再接下来看下去,一辈子爱美瓷还爱美女又活得如此潇洒的收藏大家有几人?我弟子胡韶先生去年年初二去了苏州张府拜年还拿到张家伯伯一个红包。我当时就嘱咐他,有机会为张宗宪先生写一本传记:古玩传奇张宗宪,肯定有卖点。据悉,此事或许会有眉目。
门道
琉璃赏玩门道
■ 梁志伟
古玩界一般把元以前供赏玩的玻璃称为琉璃,把明清后供赏玩的玻璃称为料器。玻璃,本是一种以硝酸盐或硼砂盐所构成的混合性溶液,由于其在常温下呈固体状态,所以称为“超冷溶液”。
明清两代,中大型玻璃常用器难敌明清彩瓷常用器的发展势头,转而改成以生产小件为主的赏玩器。明清两代玻璃制品,主要分两大类:其一为民间玻璃业,以广州为中心,主要生产玻璃灯具等日常使用品;其二为民间料器业,产品以山东博山县“博山料”为主。清康熙三十五年,宫廷内府成立了琉璃厂,专为皇宫烧造料器。后北京琉璃厂街成为清末民国时期中国最有名的古玩街,这是后话。
清宫廷内府生产料器多为小瓶、小罐、鼻烟壶等,尤其是鼻烟壶套料最为著名。新世纪后,清康熙套料鼻烟壶,在海外艺术品拍卖会上拍卖价格达数十万元一件。国内收藏品市场也要数万元一件。此外清代晚期,又出现了玻璃内绘工艺,水晶内绘鼻烟壶笔若蚊足色如芥蒂。清末民初的玻璃水晶内绘鼻烟壶名家有“京派”马少宣、叶仲三、周乐元、乌长安,“鲁派”王凤浩、薛万京,“冀派”王习三等。以上名家作品,一件价值在万元至十万元以上。
民国期间,在上海、天津租界内,因西式家具形成风尚,配套的有玻璃灯具类装饰品和色彩缤纷的玻璃摆设件。这些玻璃类装饰品如今在古玩市场上也要数千元左右一件。新中国建国后,玻璃类装饰品繁荣,但物多就不贵,故少有收藏价值。
新世纪前后,台湾著名女演员杨惠珊在内地上海创办“琉璃工房”,其以现代化的设计理念,制作出一大批堪称当代艺术品的琉璃作品,并介入艺术品博览会等,被星级宾馆、高级会所、企业界收藏家们所收藏,其精品高达数十万元一件。故当代新琉璃艺术品,也已成为了引人注目的新收藏品。
总之,古今玻璃、琉璃料器收藏品,各有其投资收藏的价值,这要看收藏者各人的收藏兴趣。只要选对选准目标,形成收藏系列,其整体收藏价值就会比单个收藏品贵很多。